我之前在咨询中跟人聊职场的时候有说过“想要赢得游戏,第一要义就是遵守游戏规则”,这一点其实在任何领域都通用。经过了两天的精神攻击洗礼,我觉得可以展开说说。以下的观点全都是非常功利性的,我希望能实实在在说清楚道理,对看到的你有所帮助。
一、游戏规则是什么?
游戏规则分两种,一为边界型规则,二为玩法型规则。前者规范你在什么范围里能活,后者规范怎么玩能赢。前者好比MMORPG游戏的地图边界、学校的校规校纪、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;后者好比游戏的玩法规则、学生的提分技巧、公司的晋升机制以及“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”。
边界型规则一般情况下都有明文规定,没有明文规定的也往往心照不宣,我主要聊聊玩法型规则。
二、怎么玩?
游戏就不说了,所有大热的能让人上头的游戏,都有一套非常简单易上手的游戏规则,很少有人会问一款游戏要怎么玩,要问的也自然能找到对应的游戏攻略。
2.1 学习
学习,分主动型和被动型,被动型就类似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不感兴趣的课程,虽然兴致缺缺,但所讲的内容还是会穿过你的耳朵,进入你的脑子,只是你没有捕捉它,所以它也不会留下多深的痕迹。而主动型,最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“学了之后有什么用”。
如果是在学校里,那当然是解题、考试、提分。一旦离开了学校这个场景,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像幽灵一样,好像不存在,又好像无所不在。你学的可能是某个领域的知识,也可能是某个方面的技能。在这方面要注意区分,单方面的技能会稍显薄弱,需要有更全面的知识来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养分。而纯粹的知识是没有用的,它须得转化成技能才会“有用”,且是第一层对外的有用。
比如,你爱看小说、爱读书,在这个过程中,你做摘抄、写笔记,也积累了很多知识。但你如果从来没有写过一篇文章,没有将这些知识讲给别人听过,那么这些知识是没用的。它们像被吃掉的每一顿饭一样,很快就被新陈代谢掉了。
相反,如果将其转化成自己写作的能力,结构化表达的能力,那么这些知识会变成你的素材库,会转化为你的文采,会成为别人认识你的一个媒介。这就好比摄入的水分和蛋白质,经过锻炼之后才能变成肌肉。肌肉的生长需要营养,因此,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、蛋白质和水分,同时保持锻炼。同样的,想要更好地使用写作这项技能,你也需要继续读,继续写。这就是大家常说的“输出倒逼输入”。
一直到写作这项技能刻入骨髓,转化成你自身的一种素养——结构化思维,这才算是进入到了第二层对内的有用。它会帮助你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可解决的简单问题,帮助你理顺自己的思维流利地表达自己,帮助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……它会渗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你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起作用。
当然,“阅读-写作”只是学习的一种类型,也是我目前最推崇的一种,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“IP元年”,到这两年爆火的大语言模型,可见其钱景还是很光明的。
2.2 工作
学得不同的技能会有不同的作用,但现在,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工作。不管是为自己工作,还是给别人工作,总归,你得有一项技能,可以通过售卖它获得稳定的现金流,从而养活你自己。这一部分先聊给别人工作。
一家公司主要有两种部门,一种是生产部门,诸如研发部、销售部、市场部等,直接生产价值;还有一种是职能部门,诸如人力资源、财务、法务、行政等部门,通过服务生产部门的人来生产价值。你所处的部门是什么类型,决定了它靠什么来生产价值。
当然,想要玩转职场,最关键的还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:
- 你能提供什么价值?
- 你的直属领导希望你提供什么价值?
- 达到什么程度你可以获得认可/奖金/加薪/升职?
2.2.1 你能提供什么价值
这是在你面试的时候,面试官联合HR对你进行的第一次定价,此后,你在这份工作中获得的薪资待遇,都是由它决定的。
2.2.2 你的直属领导希望你能提供什么价值
这是你胜任这份工作的关键,但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并不会直接给你,而是在你工作的过程当中,与领导建立信任之后,摸索出来或问出来的。
比如,你是一个外包的运维,你被告知的工作内容可能只是维护好系统,配合同事保证系统四个九或五个九的可靠性。而在真正的工作过程中,你发现你的主管在意的其实是甲方的信任,这时候,你要做的就不仅仅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,更要关注甲方看重的价值点,如何让甲方更直接、直观地感受到你们服务的价值,从而使得甲方甘愿为你们付费,这是你的直属领导希望你能提供的价值。
这就是很多时候“做业务的干不过做PPT的”的原因,其根本在于,做PPT的价值是领导们更看重,更愿意买单的。你要为你的直属领导分忧,因为你想要的奖金、升职、加薪,最后都是由她来帮你申请的。
2.2.3 达到什么程度你可以获得认可/奖金/加薪/升职?
你工作了一段时间,与你的直属领导建立信任之后,需要与其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正式沟通,确认你的晋级标准。在游戏中,什么时候能晋级是很清楚的,因为大家都有清晰的任务和经验条,完成一个任务之后,距离下一级还差多少经验是很明确的。在现实的工作中就没有这些了,但你可以把你的直属领导看成负责给你分发任务的npc,你不知道的事情,她其实是很清楚的,告诉她你想要什么,她会告诉你怎么做才能得到。
2.3 产品
工作篇回答怎么活下来的问题,产品篇回答怎么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。对应到文章开头的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”,这个在下面会展开讲。
产品篇也对应到工作篇里的给自己工作,因为,当你是在为别人工作的时候,无论职级多高,收入多高,只要你还没有掌握生产资料,你都很难有勇气停下来,因为一旦停下来,你的收入也会停止,迟早有一天会坐吃山空。2020年7月,“新个体经济”就被正式提出了,当时大家还云里雾里,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毕业生灵活就业,各平台的电商大战收官完毕,应该也都回过味儿来了。
那么,怎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?
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,第一个关键词是人,即你自己。你必须深度觉察,从两方面认识你自己。
其一是你的三观和使命。三观的核心是价值观,价值观是你对自己的要求,它定义了你的边界。世界观定义了你划分边界的标准。人生观,则是在你践行了设定的要求之后,给自己的奖励——即过你想过的人生。比如你向往善,这是你的价值观;而怎样的行为对你来说是善的,这是你的世界观;行善在你这一生中要占多大的比例,扮演怎样的角色,这是你的人生观。价值观会衍生出你的热爱,这关系到你是否有意愿长久地做一件事。
使命则是在你确定了自己的三观,见识过了这个世界的种种真相之后,生发的一种“想要做点什么”的渴望。当然,这里也涉及到工作观,放在为自己工作的场景里,工作观定义了一个人践行自己使命的方式。比如,你想要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,这是你为自己设定的使命,于是你选择成为一名战地记者,向全世界播报战争的可怖,这是基于你的工作观选择的工作方式。当然,现在大家都知道,战争源于权力的膨胀和倾轧,靠当战地记者大概率是没用的,去给领导们算算命说不定可以。
其二是你的能力和资源。能力对应到学习篇中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技能和素养,它关系到这件事你能不能干;而资源则关系到你能在这件事情上能投入多少,以及你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。这一点放到后面再展开聊。
第二个关键词是有用,对社会有用。走出公司建立的安全区,直接与市场发生交互,去给你的客户提供价值。这个世界是公平的,你对社会能产生多大的价值,决定了社会能怎么回报你。
第三个关键词是怎么做。你对谁有用,决定了谁有可能为你买单。找准你的细分市场,用合适的渠道将合适的产品送到你的目标客户手中,他们会为你的独特价值买单。这里就对应到了你能投入的资源,资源包括你有哪些渠道、可以链接哪些目标客户、以及你的产品还需要投入的资源有哪些等等。拉一张表格出来,把你已有的,和要完成一个MVP商业闭环所需要的对比一下,自然就知道自己该往哪里使劲儿了。
那么做对社会有用的人,怎么才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呢?
自然是要充分利用杠杆效应去追求财富。以下有四种主流的财富杠杆(框架来自《纳瓦尔宝典》):
- 代码:构建能力的一大代表,你拥有任何一种可以从0到1构建一个可以无成本复制的东西的能力,都可以让你畅行无阻。其他的构建能力有:写作、建模、设计等。这种东西只要你有,就可以尝试注册版权,当别人需要使用时,自然需要获得你的授权,或向你付费。
- 媒体:过去的纸媒、后来的博客、现在的新媒体,都是各自时代最好的放大器,只要在前面放个你作为1,这份价值可以被十倍百倍地放大。
- 要么通过与用户沟通,优化提升产品本身的价值;
- 要么通过吸纳更多的关注,放大你本身的价值。
- 劳动力:当你在媒体或代码的道路上走了一定距离之后,给自己设定一个大胆的时薪,然后将低于这个时薪的劳动外包给别人去做,你自己则可以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活动中去。
- 资本:入股别人的公司获得股息、存款或进行其他金融活动获得利息、出租固定资产获得租金等。有钱的人自然会越来越有钱。
总结一下:
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就是:
- 梳理你的价值观,找到你自己的使命;
- 梳理你的能力和资源,构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可以无成本复制的产品;
- 借用媒体放大你/你产品的价值。